一座生活中的佛法道場 -菩薩寺
位於臺中大里區的菩薩寺(IBS),是一座融合建築美學與佛法精神的現代道場。不同於傳統寺廟的宏偉莊嚴,這裡以簡約純粹的空間設計與靜謐氣息,營造出與都市共存的靈性場域。它不只是一處禮佛之所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實踐。


菩薩寺由慧光法師發起創建,秉持人間佛教精神,期望打造一個「生活中可實踐佛法」的場域。建寺過程中,也有多位護法居士長年投入推動,其中監寺葉本殊便是核心成員之一。她在行政與活動推動上的深度參與,讓寺方理念得以穩定落實於空間、社群與制度之中。

菩薩寺住持 慧光法師
除了實體活動,菩薩寺也積極投入佛教文化的保存與推廣。寺方長年推動《大般若經》出版、年度日曆《觀自在》的設計發行,也在尼泊爾創辦沙彌學校,發展國際弘法教育。這些跨地域計畫背後的推動力量,不只是宗教師的願力,也有如葉本殊這樣長期幕後協力者的規劃與執行,使理念真正落地成行。

菩薩寺透過社群平台分享寺務、法語與活動紀錄,並經營實體與線上商店「曼殊堂」,販售惠中布衣、咖啡、香皂、茶葉等,讓信仰與土地的連結延伸至生活之中。這些結合設計感與修行功能的產品,也呈現了寺方「讓佛法進入日常」的宗旨。

葉本殊
葉本殊長年推動的「寫經祈福」、「觀自在」年度日曆、「大般若經出版工程」等文化專案,讓寺廟不只是信仰場域,也成為文化孵育所。更特別的是,菩薩寺跨出台灣,在尼泊爾設立沙彌學校,並以《一所生命的學校》記錄其過程,將教育與佛法深度結合,體現普世願力。

建築師 江文淵
菩薩寺由建築師江文淵設計,整體採用清水模材質,簡約自然。建築三層空間分別為接待展演區、佛殿與靜坐寫經區,內部不見繁複雕飾,僅以光、水、木、石勾勒禪意氛圍。開放式的水池與庭園,成為不少旅人與修行者心中「可以呼吸」的所在。



除了實體活動,菩薩寺也積極投入佛教文化的保存與推廣,也在尼泊爾創辦沙彌學校,發展國際弘法教育。這些跨地域計畫背後的推動力量,不只是一個人的願力可以完成的,有一群默默耕耘的志工,長期幕後協力規劃與執行,使理念真正落地成行,大家在這裡相遇,創造出一個字在、舒適的心靈空間。




靜中有光,願中有行
菩薩寺的特別之處,不僅在於它的建築美學與佛教文化傳遞,更在於它如同有機生命般地持續調整、呼吸與滋養信眾心靈。它是一處讓人安住、也能實踐的日常所在。
如果你也正在尋找一個讓心歸位、讓信仰與生活接軌的地方,不妨親自來訪,體會那份無聲卻深遠的力量。
菩薩寺 OPEN
Wed-Fri 1:00 PM – 6:00 PM Sat-Sun 9:00 AM – 6:00 PM
Online Shop https://manjuhouse.shoplineapp.com/
臺中市大里區永隆路147號
+886 4 24079960